红河综合保税区简介

   一、发展历程

红河综合保税区于 2013年12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云南省首个获批的综合保税区。红河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3.29平方公里。2014年4月中旬正式启动一期建设 1.97平方公里,2014年11月通过昆明海关牵头、省级十个相关部门的预验收。2015年1月29日通过国家海关总署牵头、国家十部委的联合验收,并颁发合格证书。2015年3月6日、3月24日,海关总署分别批复了红河综合保税区的地区代码(53076)和关区代码(8633)。2015 年5月8日正式封关运行。

目前,一期土地已全部收储完毕,主要建设卡口、道路、监管仓库、信息化、“三通一平”等验收必备的基础设施,仓库厂房和研发中心、专家公寓、员工食堂、综合服务用房等配套设施。园区一期规划用地1.97平方公里,红河综合保税区共投资 21.21亿元,建成77.77万平方米仓库厂房及配套设施。

红河综保区先后共复制推广了上海自贸区“先进区后报关”“智能化卡口验放”“统一备案清单”“无纸化通关”“委内加工监管”“保税展示交易”6项创新成果。2017年12月13日,海关总署监管司以监管函﹝2017﹞409号同意开通红河综合保税区口岸作业区,简称红综口岸作业区,关区代码为 8637,2018年1月1日起实施。

    二、取得成绩

自封关运行以来,红河综保区累计完成工业产值249.42亿元人民币;规上固定资产投资38.75亿元人民币;招商引资 85.02亿元;外贸进出口总值 36.06亿美元。其中,2017年红河综保区完成非电工业投资17.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77%;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 125.06亿元,同比增长89.83%;完成招商引资28.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96%;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20.91亿美元,同比增长176.95%,占到全州外贸进出口额的57.04%,在全国已开展业务的56家综合保税区中排名第 19位。

    三、投资优势

1.区位优势

红河州开放历史悠久,1889年蒙自海关落成并正式开关,1910年滇越铁路全线通车。红河综合保税区地处滇南中心城市群核心区——红河州州府所在地蒙自市,是云南辐射南亚和东南亚中心的前沿。向东融入北部湾,延伸珠三角;向西互动孟中印缅沿边经济开发带,延伸昆皎经济走廊;向南贯通 昆河海经济走廊,延伸东盟;向北对接滇中经济区,延伸成渝经济区;交通网络完善,公路、铁路骨干运输网络已形成,区位得天独厚、投资氛围浓厚,在建设辐射南亚和东南亚中心战略中的国际陆路大通道枢纽日益凸显。与东南亚周边国家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越“两廊 一圈”发展战略中,具有国家的重要前沿门户作用。

2. 政策/平台优势

国家级城镇化健康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河综合保税区和待批的国家级中国河口—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简称“一个试点、三大平台”),相互照应,形成红河州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对外开放开发的格局,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政策叠加、产业匹配的裂变效应。

根据国家和云南省、红河州相关文件规定,入园企业可享受税收、加工贸易、保税监管、检验检疫、外汇管理、西部大开发、出口贸易奖励等方面的政策优惠。


四、配套服务

1.配套基础设施。

围网区内已配套相应的供水供电供气系统,网络通信系统、路网畅通。

2.建设运营管理模式 

管委会按照“政府引导、海关监管、企业化运营”的原则,成立红河综合保税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涉及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及经营、道路建设、场地租赁、仓储、运输、货物信息配载、电子商务及生产性服务业;提供物 业管理、商务信息咨询等服务。

3.提供一站式服务 

管委会下设部门协助企业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开设银行基本账户和自由贸易账户、加工贸易等相关手续。

4.综合服务用房 

红河综合保税区综合服务用房是红河综合保税区发展规划的公共服务中心。项目规划用地约22亩,总建筑面积约3.93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5亿元。红河综合保税区综合服务用房主要用于海关、检验检疫局特殊监管及各单位办公。负一楼设地下停车库、 一楼设办事大厅、二楼设展示厅、三至十楼为各单位及企业办公用房。

5.仓库厂房及配套设施

红河综合保税区仓库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一期)共建设标准厂房5栋,项目总建筑面积约 5 万平方米,投资概算 0.75 亿元。 红河综合保税区仓库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二期)共建设标准仓库8栋,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投资概算 4 亿元。

五、发展定位与适宜入区企业

红河综合保税区定位是:以涉外加工贸易为核心,以保税物流、 跨境电商、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为重点,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大宗商品交易、物流配送、金融结算,建成现代物流和加工贸易运营厅示范区。适宜入区企业包括:加工贸易类企业、保税物流类企业、保税服务类企业。